李大鵬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21日09版)
  曾經的“海上霸主”——戰列艦,之所以消亡,不僅僅是因為戰列艦在航母艦載機打擊下難以生存,更是因為相比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,航母艦載機的火力投送距離更遠,也更為猛烈和更加準確。
  未來中長期內,可以預測,航母“艦隊核心”和“海上霸主”的雙重地位不會改變,理由很簡單——屆時能夠替代航母、可提供海軍空中力量的平臺或武器系統,或者尚未出現,或者還不成熟。
  “航母”這一艦種消亡之日,就是海軍的空中力量不再需要之時。在整個21世紀,海軍空中力量即使不再是海上戰爭的決定性力量(這種情況目前難以想象),也仍然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,因此,航母依然有存在的必要。
  沒有制天權,就沒有制空權、制網絡權和制信息權,也就沒有制海權。至21世紀中葉,X-37B這類空天戰機很有可能實現航母搭載,航母作戰能力也因此將實現“質”的提升,航母將真正成為“全能戰艦”,其“海上霸主”地位將得到進一步的鞏固。
  任何一種武器系統都有局限性
  無疑,現代航母的生存能力正面臨著諸多挑戰,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根本無法使用,因為進攻性武器的發展,總是超前於防禦性武器。即使航母艦載機、護航艦艇和本艦防禦系統的作戰效能大大提高,但使用航母對抗具有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強大對手,仍將承受極大的風險。
  任何一種武器系統都有局限性,不存在“攻防兼備”的完美武器系統。對於航母,也應該深刻認識這一點。只有這樣,才不會困惑和糾纏於“航母過時與否”這一問題。正如戰列艦雖然早已過時,但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,美國海軍仍派出了兩艘“密蘇里”級戰列艦參戰,其超大口徑艦炮對岸攻擊時展現的火力,使伊軍膽寒。
  任何一種武器系統都有其生命周期,航母也不例外。因此,航母終有一天會退出戰爭舞臺。但是,航母也在不斷進行著演變,不排除會發生革命性和顛覆性的變化。這將有利於延長其服役時間,加強其作為一個艦種存在的理由,進而使航母得以繼續建造和使用下去。
  可以確定的是,在可預見的將來,海軍空中力量仍然必不可少,艦艇搭載性能更強大的飛機,已成為趨勢,正如現代大中型水面艦艇,直升機搭載和起降已成為必備能力一樣。
  未來航母面貌可能發生的改變,仍將主要由艦載機引發。艦載機種類的增加和性能的提高,要求航母必須進行設計上的改變,以便與其相適應。
  美軍“尼米茲”級航母首艦“尼米茲”號於1972年下水,末艦“布什”號於2006年下水,一共建造10艘,建造時間跨度長達34年,每一艘都有改進和升級,排水量持續增大,後幾艘幾乎可作為新一級航母,改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運作艦載機。
  最新的“福特”級的前三艘,將分別於2015年、2022年和2027年服役,取代“尼米茲”級,是當之無愧的“21世紀航母”。“福特”級的全壽命周期內,當前美國海軍主力艦載機F/A-18E/F及其多種改進型將退役,它將搭載F-35C、無人機,未來還可能搭載美國目前正在研發的第六代飛機。
   發展航母的經濟學
  發展航母的最大障礙和顧慮,除了航母及其艦載機的技術難度外,更重要的是航母造價、保有和使用費用過高。
  根據“軍事—經濟”研究的基本原則,在滿足設定的軍事需求的前提下,應保證投入資源和消耗費用的最小化,為超過必要軍事需求和能力而投入的資源和消耗的費用,是不科學、不能接受的。發展航母,應堅持這個指導思想。
  歸根到底,航母就是一個飛機搭載和起降的海上平臺。設計和建造航母,應牢牢圍繞這一齣發點進行。
  航母的武器、船體結構、裝備和設備,都應與這個出發點緊密相關,與上述出發點和主線關係不緊密的武器、船體結構、裝備和設備,原則上都是可以捨棄的;為航母提供的超出上述出發點的能力,都可看做是投入資源的浪費。
  航母具備的多種能力和可執行多種任務的特征,主要依靠其搭載的艦載機實現,航母裝備的武器系統,不能與導彈巡洋艦、導彈驅逐艦、導彈護衛艦等戰鬥水面艦艇有過多的“交集”,將航母打造成所謂的“全能”戰艦,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上述戰鬥水面艦艇的思想,只能使航母這一本來就極為複雜的武器系統更加複雜,且可能會有損於“搭載和起降飛機”這一航母的核心能力,造成國防資源的浪費。
   21世紀航母的基本特征
  第一代航母,是由海峽渡輪、運煤船等民船,通過加裝飛行甲板改裝而成,可以滿足當時艦載機的起降要求。由於當時艦載機的性能水平,飛行甲板無需較大的長度、寬度和強度,被改裝成航母的艦船,只要具有不算大的排水量和便於容納飛機即可。
  隨著艦載機的發展,現代化航母已成為結構和技術最為複雜、造價和使用費用最為高昂的武器系統。現代航母上,集中了最先進的現代科技;其作戰使用,已成為海軍軍事科學最為龐大和複雜的研究課題。
  但是,現代航母,包括其外形在內的基本輪廓和技術特征,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航母相比,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。
  如果非要找出差異的話,搭載高性能噴氣式艦載機和採用核動力裝置,可能是現代航母最具代表性的特征,這兩個特征,也是21世紀航母的基本特征。
  發展航母需要思維創新。航母的未來發展,一切取決於航空航天領域發生的技術變革。歷史不會簡單重覆,但歷史發展有規律可循,且經常表現出“周期性”特征。甚至可以大膽預測,未來,如果艦載機對航母搭載和起降的要求得到大幅降低,不排除可能會再次出現,由油輪、集裝箱船等民船改裝成的航母的情況。
  其主要依據在於,未來戰爭中,飛機主要是作為高精度武器的搭載和投擲平臺,那麼,只要具備較強的防空體系突防能力和有效載荷能力即可,其他技戰術性能,都是可以犧牲的,或者由少量多用途高性能現代化先進飛機承擔即可。
  這種飛機,技術簡單,可靠性高,易於製造和維護,起降要求低,現代的輕型航母,就可輕易搭載超過百架,而能夠提供的高精度武器投送能力卻極為強大。最重要的是,現代先進防空系統,探測到這種飛機的概率極低。
  未來海軍的“航母化”
  海軍艦艇發展的一種趨勢,是多用途和多功能,其目的,是使國防資源投入更具效費比。未來航母的多用途性和多功能性,必須通過其搭載飛機的多用途和多功能實現,而不是發展航母本艦的多用途和多功能,這同樣是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。
  實際上,航母與其他艦種,在作戰用途和執行任務上,均存在著重疊,但功能存在過多重疊是不明智的。如果將航母用於執行兩棲艦船、導彈驅逐艦、導彈巡洋艦、導彈護衛艦和潛艇所執行的任務,會造成航母這種高價值平臺的極大浪費。
  可以大膽設想,未來航母的多用途和多功能發展到最極端的一種情況,是在未來海軍大型水面艦艇中,將只有“航母”這個唯一的艦種存在。另一種情況,由於航母具有最為多樣化的用途和最大的作戰潛力,可將航母作為樣本,將多種類別水面艦艇進行融合,從而設計一個新的艦種,至於這個艦種是否稱為“航母”,則並不重要。
  只有依靠大航程、隱身、多用途艦載機,航母才能夠真正做到“攻防兼備”。艦載機性能的提高和搭載數量的增大,也可有效減少對護航艦艇的數量和質量要求。美國海軍採用“航母打擊群”為核心的兵力編組形式,相比“航母戰鬥群”,所需護航艦艇數量已經大幅減少。
  可以設想,水面艦艇實現“航母化”的未來海軍,將以廣闊的大洋為機動區域,主要依靠空中力量執行任務和作戰,海軍的機動性和打擊威力進一步提高,這樣的海軍,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武裝力量“第一軍種”。
  (作者單位:海軍工程大學)  (原標題:無需糾結於“航母是否過時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g32jgrj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