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“南京綜合改革”(上)
  編者按 全國上下正在啟動新一輪改革,南京綜合改革已完成第一階段任務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60項改革任務,南京率先探索了20項。南京推出了怎樣的改革設計?實踐成效如何?能給後來者帶來哪些啟示?本報特推出“聚焦南京綜合改革”上下篇。
  最近,南京發文,取消和下放83項行政審批事項。這是繼去年南京集中放權以來,第二次行政權力“大瘦身”。南京改革步伐加快。
  “南京的發展,必須依靠改革。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,是時候了。”省委常委、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介紹,改革的核心是理順政府和市場、社會的關係,建立權責分明、運行高效的現代城市治理體制。
  下放的是權力,激發的是活力
  12月6日下午,巴斯夫特性化學品南京公司添加劑項目舉行環保驗收,項目進展比計劃快了20多天,公司總經理欽銘偉很開心,“政府審批跑在公司計劃前面!”乾企業25年,欽銘偉感到喊了多年的政府放權,開始動真格了。
  早在2011年10月,南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了實施綜合改革的任務。去年5月,改革全面啟動,直指十二大改革領域,這是南京歷史上規模最廣、力度最大的一次自我革命。其中簡政放權強區(園區)、下放202項行政權力成為重中之重。權力下放涉及22個市級部門、96項行政審批。諸多緊攥的核心權力集中下放,開全國城市審批改革之先風。
  “項目立項、外資審核,‘兩書一證規劃’審批,我們想要的基本都放下來了。”南京軟件谷副主任楊昌生告訴記者,權力下放後,項目推進進度快了1/3,今年軟件谷業務收入有望突破千億。
  放權,不是窗口簡單下移。各區(園區)成立行政政務服務中心,市、區都將審批政務納入權力陽光運行,內部流程再造,部門審批事項儘量向一個處室集中、一個窗口對外、一套人馬辦理。據南京政務中心統計,承諾件平均辦理時間縮短到目前的4.05天,效率提升53.18%。住建、國土、規劃、環保等環節的審批效率大幅提升,少的提速20%,多的達到70%。
  審批提速,就是發展加速。南京與蘇州,無錫經濟總量的差距,說到底是區縣、園區的差距。結合簡政放權,南京四大國家級開發區大擴容,原先20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一下子增加了上百平方公里。今年1-10月,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7.3%,勢頭喜人。
  讓出的是審批,跟上的是監管
  南京大放權,一半的市級審批權力下放,行政權力分配發生變化,兩級政府職能定位明確,以審批為中心的行政體制架構正在鬆動。
  “南京是省會中心城市,地盤大,影響面廣,市、區兩級政府職能定位必須清晰,才能保證決策的科學和執行的高效。” 下轉A3版
  上接A1版楊衛澤認為,市級部門要從審批這類具體事務中走出來,市級的重心在於決策和監管,具體執行是區縣的事。
  技改項目,交給園區審批了。南京市經信委新聞發言人蔣維勝表示,經信委絲毫不覺輕鬆。今年全市能耗總量控制目標是3380萬噸標煤,抓住節能減排這個“牛鼻子”,時刻盯穩各區(園區)不能超過各自的能耗指標。
  權力下放,審批弱化,在省社科院副院長、行政法學教授劉旺洪看來,這正是強化監管和服務、轉變職能的契機。據統計,南京市級從事審批的人員是執法人員的1.6倍,不少執法證擁有者乾的是審批的活。全市46個市級部門有執法權力,到今年11月,12個部門的執法事項為零,去年有12個部門整年沒有執法事項,而在區縣,90%的行政執法權力多年“沉睡”,社會對加強監管的呼聲高漲,全市執法案件卻逐年下降。
  南京首次制訂行政執法責任制,劃清市執法部門與行政區執法管轄事項,建立執法的評議考核制,規定各級行政主要領導為執法第一責任人,“只審不管”行不通了。“為執法責任建立剛性制度,是南京重大改革舉措,改變政府‘圍著審批轉’,推動行政資源轉向過程監管。”劉旺洪說。
  去年,住建委放權100項,今年7月,組建執法總隊。隊長葉福良告訴記者,總隊準備建設全委網上辦案平臺,案件入口直通各個管理處室,追溯每個案件管理痕跡,倒逼事中監管。
  部門職能交叉,多頭管理,百姓身邊的問題,誰都能管,誰也不管,是各地通病。南京推出聯合執法制,規定牽頭部門,揚塵、停車場、食品作坊、菜場衛生等被推來推去的“麻煩事”,都有了責任主體。
  看見的是阻力,看不見的是利益
  改革,不易;自我革命,尤其難。南京綜合改革辦汪曉寧深有體會。去年年初,綜改辦請各部門自行梳理可以下放的權力,結果報上來的寥寥無幾,有的部門乾脆聲稱沒有找到可以下放的權力;徵詢下麵的意見,各區縣和園區要的權力,列出一條又一條;重來!市主要領導,親自坐鎮,核心部門核心權力,一家家當面問。如此來回五遍,下放事權總算有了眉目。
  200多項權力,審批權近百項,半年下放到位。從改革設計到實踐,南京均走在前面,全國多座城市上門取經。
  南京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朱宜平介紹,南京前後進行了八輪行政事項清理,此前七輪均是對許可審批進行清理,這次是縱向放權,涉及利益調整,遭到部門“軟抵抗”也屬意料之中,主要領導有充分考慮。
  據介紹,南京創造性地運用了四種放權方式:市、區都依法享有的權力採取歸還形式放權;根據地方法規可以授予下級行使的權力,以授權的形式放下去;法規規定由省、市級垂直部門行使的權力,通過內部流轉到區(園區)相關係統部門;法規規定行使到市一級的權力,由部門委托給區(園區)行使。
  “總之,想盡辦法尋找法律依據,挖掘放權空間,把權力放下去。”朱宜平說。下放權力,彙編成冊。每一項權力的來龍去脈,如何承接行使,清清楚楚。
  承接200多項權力,各區(園區)職能增加。南京編辦介紹,編製一個不增,倒逼基層改造內部設置,提高效能。
  南京綜合改革即將進入第二階段,政府機構改革擺在首位,核心權力還要再放一批,清理“非許可”審批,簡化政府內部工作程序 ……“放權”還在繼續。
  本報記者 周躍敏 顏 芳  (原標題:“放權”, 南京先行一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g32jgrj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